鄂州機場是我國第一個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2017年12月動工,全國近50%以上BIM專業人才陸續集聚,設計單位包括民航機場規劃設計研究總院、中南建筑設計院和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咨詢單位是中國電建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還有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10多位院士參與指導,300多位業界知名專家參與論證。
“制作數字模型構件與機場建設同步,一起步即達百萬級,然后升至千萬級,竣工時將達近億級。”潘樂說,每一個構件都有編碼,近億個構件將在機場建成之際實現“合模”,一個與實體機場完全對應的“虛擬機場”隨之誕生。相較傳統的二維模型,BIM模型實現可剖切、可透視、可追溯,能解決施工中空間排布等問題,還能加強質量監理和進度管控,有利于后期運營維護。
“累計上千臺(套)車輛機械、近萬名建設人員配備了數字芯片。”機場工程數字服務商北京四維遠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磊介紹,登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可掌握施工現場的人員、機械、配料和環境的實時動態。
“線上監測施工精度達到毫米級,這好比裝上了大腦,讓工地變得更聰明。”近些年國內機場建設,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大都參與,項目負責人楊京在鄂州機場首次體驗到“智慧工地”的精妙。“BIM技術自2011年起逐步用于國內機場建設,但像鄂州機場這樣貫穿于勘察、設計、施工、質量驗評、清單算量、后期運營維護等各方面,尚屬首次。”來自機場公司的計劃合同部部長助理劉琦娟說,鄂州機場還是我國目前唯一運用BIM模型清單計量計價的管理試點項目。
按計劃,鄂州機場將于2021年9月基本建成,預計2021年底或2022年初投入試運營。目前,機場公司作為主編單位正在編制民航局《民用運輸機場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施工標準分冊,已擁有13項基于BIM技術的著作權。“深度運用BIM技術參與工程建設,鄂州機場在這一領域的探索已進入‘深水區’、甚至是‘無人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四維遠見董事長劉先林說。